新闻动态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古风今韵唱中华  ——我校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华传统文化节


  泱泱华夏,历史厚重辉煌;辽远神州,文明源远流长。6月26日晚,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深圳技师学院)人文学院举办了学校文体艺术节特色项目“古风·今韵·中华情”主题演出活动。诗咏盛世,歌唱中华。师生们以诗词为媒,以传承传统文化的为名,共诵文化经典,赓续红色血脉。活动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深圳晚报等媒体报道。学校党委书记罗德超全程参与活动,并担任第三篇章讲述人。


  此次主题演出分为“寻根文脉”、“庚咏雅韵”和“共谱新章”三个篇章,融合吟诵、合唱、书法、朗诵、舞蹈、弹奏等多种表演形式,汇聚深圳箜篌社团、深圳信息技术学院诗经传承基地、留学生、香港职教同行力量,精彩演绎先秦之风骚婉转,唐宋之风流浅唱,时代之赤子情怀,唱响大湾区传承传统文化之声,扩大传统文化国际影响力,打造湾区传统文化传承品牌。

  第一篇章“寻根文脉——先秦风骚”。首先校团委副书记李秀云女士作为讲述人,为我们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和独特魅力,她热情赞美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强调了《诗经》和《道德经》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诗经》的韵律之美、意境之深;《道德经》的智慧与教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片永不枯竭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远将我们滋养。



  然后师生们带来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小雅·鹿鸣》悠扬奏响,呈现出一幅万家乐康、太平盛世美好画卷;《诗经·卫风·淇奥》带我们领略“内坚如竹、外温如玉”的千古君子典范;《道德经》是中华文化馈赠给世界的瑰宝,外国留学生齐声传诵,传播中华文化的国际声音。


 

  第二篇章“庚咏雅韵——唐宋风流”。人文学院姜琳丽院长作为讲述人,为我们深情讲述唐宋雅韵。登黄鹤楼,望江水东流;豪饮高歌,举杯邀明月;芙蓉出水,云鬓花颜……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作品,让我们仿佛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盛唐的繁华与风流。她呼吁我们传承华夏文明,让它的光芒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心灵。


  随后的三个节目精彩纷呈。《诗韵黄鹤楼》叹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将进酒》新唱,唱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辉煌,也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豪情;《清平调》箜篌乐舞的婉约清雅,流转千年,芳华绝代,熠熠生辉。




  第三篇章“共谱新章——时代赤子”。校党委书记罗德超作为讲述人,为我们讲述赤子之心,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他表示借中华传统文化节化育人文生态,实施文化赋能,是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颐养家国情怀的重要举措。学习经典,让我们心有所依;传颂金句,使我们行有所循。习总书记深谙传统文化之精髓,倡导我等汲取古人之智慧,以资今日之行。愿吾辈心有所依,行有所本,容为所动。愿诸君同力,承传古风,弘扬国粹,使我中华之文脉绵延不断,共铸中华辉煌。

  随后,香港技能青年同声共唱《东方之珠》,情感随韵,流淌四方,祝愿祖国统一,祈愿昌盛繁荣;人文学院教师共同学习经典、传颂金句,回望传统,汲取智慧;最后以合唱歌曲《中国》作结,愿诸君同力,承传古风,弘扬国粹,共铸辉煌。




  华夏之地,吾心之归;山川之美,吾情所系。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深圳技师学院)师生用穿越时空的诗篇,跨越文明的经典,回响不绝的音乐,众口传唱的歌曲,真挚赤诚的情感,歌心之所愿、诵时代中国。祝中华永远昌盛,愿盛世华彩永续。

  一直以来,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深圳技师学院)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国家战略部署,推进文化育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传承经典,培根铸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和使命。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校园文化强大持久的生命力。构建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全新生态,助力学生成长,滋养人文情怀,塑造大国工匠。一年一度的传统文化节活动,已然成为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深圳技师学院)乃至大湾区别具一格的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标识。

  本次主题演出,由人文学院副院长杨海兵主持。龙岗区文明办(宣传部)郭思晴、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全国高校诗经文化传承基地主任毛玲、职业训练局语文学科首席讲师许晓慧、萃流国际(深圳)李诗欣、深圳市民族管弦乐学会箜篌专业委员会长王帅、科大讯飞高教产品线深圳负责人劳珪鑫、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东风、职业技能鉴定所所长傅乐鸿、教育教学督导室主任徐小英、学生处副处长官昭英、校团委副书记李秀云、以及部分行政处室和二级学院师生参加活动。


人文学院

2024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