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夯实航空服务产业学院建设,推进校企深度融合,航空服务专业携手深圳机场共同开发航空运输地面服务员职业标准,为联合开展航空运输地面服务员职业技能鉴定打下坚实基础。23年12月下旬至24年元月初,航空服务专业教研室8名教师前往深圳机场参加航空运输地面服务员专项师资培训班。8名教师在配载、乘机登记、行李服务、旅客服务四个模块开展真实工作任务下的深度学习。受人文学院院长姜琳丽委托,副院长杨海兵参加专项培训班开班仪式并讲话,深圳机场地面服务公司黄雪梅副总经理主持开班仪式。
12月20日,航空运输地面服务员专项师资培训班在深圳宝安机场运营管理大楼举行,机场地服黄雪梅副总主持并精心组织地服公司各培训模块负责人对各自职能部门的分工和模块内容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杨海兵副院长感谢机场地服的精心安排并高度评价此次培训“必将为校企在岗课赛证方面的纵深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举办航空运输地面服务员技能比赛和联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提供有益的探索,为航空服务产业学院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寄语教师认真学习,满载而归。
开班仪式后,8名教师跟随着各自的“师傅”,马不停梯地开始了学习。岳红和孙聘婷老师的学习内容模块是航班配载。在培训过程中,她们认真学习了航班配载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包括客舱布局、货物装载、行李托运等环节,了解到航班配载需要考虑飞机的重量、平衡、重心等因素。通过与深圳宝安机场的专业人员交流,老师们对航班配载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老师们学会了如何根据航班的实际情况,填写配载表和平衡图,合理安排货物的装载顺序、重量分布等,以确保航班的安全和稳定。
两位老师认真学习航空配载知识
潘叔续、陈辉两位老师学习的是行李服务模块。通过在国际和国内行李查验科的学习,两位老师同样收获颇丰。他们深入工作实地,对国际、国内许多航班出发和到达时的整个流程逐渐熟悉,也目睹了工作人员处理各类行李异常问题时专业、沉着、熟练的工作方式,这些鲜活而真实的案例,大大拓宽了专业视野,完善了知识体系,让他们回归课堂后的理论教学更加生动,有说服力。
国内行李科正在进行行李破损鉴定
先进的半自动化行李捷运系统
郭珍与赵竞汝老师学习的是地面服务模块。她们在学习后认为,微笑服务可以使旅客心情愉悦,周到的服务则给旅客提供更多的方便。面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的旅客则更给与特殊周到温暖的服务,帮旅客提行李,带旅客过安检,提供轮椅给旅客,让旅客在点点滴滴中感受客运人的一片爱心。两名教师深刻体会到“多一份微笑,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满意,迎来一位旅客,交上一个朋友,送走一位旅客,留下一片真情”,对培养有温度的高技能人才有了全新的认识。
郭珍老师认真学习地面服务理论相关表格
在电瓶车服务专柜体验特殊旅客的专属爱心服务
陈仪梅和陈威两位老师学习的是值机服务模块内容。从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她们亲身体验了如何去当一名合格的值机员。负责给她俩培训的是值机科焉嫣老师,她声音柔和,娓娓道来,让人如沐春风,她非常详细的讲述了乘机登记的理论知识,从整个值机科的工作任务到国内航班值机服务流程;在实践中,焉老师将老师们分配到爱心柜台、常规柜台进行实践学习。
焉嫣老师为老师们讲述值机科的“6331”工作法
通过本次系统的模块学习,航空服务专业的各位老师都收获颇丰。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本次专项培训谱写了校企深度融合走实走深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