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

“鹏城工匠”走进珠宝学院——郭夷锬分享花丝镶嵌技艺传承与创新之路

2024年12月13日,校教务处联合珠宝学院共同开展“鹏城工匠”进校园系类活动——“非遗古艺焕新生”专题讲座,用“花丝镶嵌”讲好中国故事,用非遗传承书写时代新章。本次活动邀请到2024年度深圳市“鹏城工匠”、深圳市萃华珠宝首饰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花丝镶嵌技艺传承人郭夷锬女士作为主讲人。她带着对美的极致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为师生们精心送上了一场视觉与心灵双重震撼的知识盛宴。活动由珠宝学院副院长陈杨主持,教务处李志景老师、首饰设计与工艺教研室主任姜瑶及专业教师、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全体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图片1.png

图片2.png

郭夷锬女士讲座现场

 

非遗传承女杰——郭夷锬女士

郭夷锬女士在传统工艺领域成绩斐然,曾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深圳市公益美术大师等诸多荣誉。其作品更是在国际舞台上屡获佳绩,带领团队设计的东方文化主题花丝镶嵌产品亮相戛纳电影节、巴黎时装周等国际盛典,将中国非遗推向了世界前沿。

 图片3.png

郭夷锬女士

 

本次讲座,郭夷锬女士围绕花丝镶嵌与錾刻技艺展开深入讲解,通过自己的精美作品诠释古老技艺与当代工艺、审美的完美融合。讲座现场,郭女士未开讲先“夺目”,展示了部分经典作品实物,如运用3D基础打印与花丝镶嵌、錾刻工艺相结合制作的手包,这款花丝珠宝手包细腻精致,金丝编织成繁花锦簇,錾刻在金属表面的纹理皆凝萃了匠人心血,包身上的蝴蝶造型还可以取下作为胸针佩戴。同学们近距离欣赏着作品,赞叹设计的精巧和工艺精细。

 图片4.png

同学们近距离欣赏珠宝手包

 

郭夷锬女士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阐释花丝传统工艺的精髓与魅力,以及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应用。她还介绍到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美学相结合的经验与思考。以其设计的作品为例,以中国传统荷塘月色为灵感设计的手包,运用高温珐琅和镶嵌工艺,兼具美观与实用性,充分展示了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的新活力。郭夷锬女士强调,珠宝设计不应局限于传统形式,而应从多领域汲取灵感,注重设计的创新性与实用性,让传统手工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图片5.png

郭夷锬女士分享作品的设计历程

图片6.png 

聚精会神听讲的同学们

 

接下来的互动环节气氛高涨,学生们踊跃参与,试戴借用传统元素亭台楼阁设计的耳饰,试戴过程中,同学们对黄金材质运用花丝工艺后呈现的体感重量有了真切地感受,对制作的工时、工艺细节和设计灵感都充满了好奇。郭女士都一一耐心解惑,还邀请师生上台亲手触摸花丝部件,感受金丝柔韧性与工艺精巧度。一时间,报告厅内师生轻声交流,欢声一片,曾经亮相国际舞台的手包和珠宝,一时间成了“教具”,大家上身佩戴,于实物投影仪前放大细节品鉴,感受非遗工艺的魅力,亲身体验将传承热情从指尖燃至心间,在同学们心中播种下投身非遗研究事业的种子,为古老技艺续写青春篇章。

 图片7.png

同学们试戴郭夷锬女士的花丝工艺高级珠宝

 

面对这些匠心独运的作品,珠宝学院的师生们无不为之倾倒,他们或惊叹于技艺的精湛,或沉醉于设计的巧妙,眼中闪烁着对美的无限向往与敬畏。师生们细细观赏,仔细聆听,仿佛每一道纹理、每一处焊接都在诉说着故事。这一刻,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之美,不仅触动了他们的视觉,更深深触动了他们的心灵,激发了他们对珠宝设计与传统工艺结合的新思考与新灵感。最后,郭女士用她亲身经历的一个小故事教导同学们,从事珠宝行业的珠宝人都应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做事先做人,珠宝人要讲诚信,且要追求精益求精、探索创新和传承优秀文化的精神。

此次讲座是一场璀璨的文化盛宴,不仅搭建了知识与技艺交流的桥梁,更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郭夷锬女士以其非凡的才华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花丝镶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珠宝学院的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工艺背后蕴含的文化底蕴与时代价值。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师生不仅被传统技艺的精妙所震撼,更被其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的创新精神所启发。

 图片8.png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