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编程,筑梦未来
——第五届文体艺术节信息与通信学院主题特色活动侧记
为了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信息与通信学院的专业特色,感受数字化,智能化,及信息化编程应用的强大魅力,文体节期间,信息与通信学院团总支联合立新工作室共同组织了“趣味编程,筑梦未来” 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开启了一场探索编程乐趣、筑梦美好未来之旅。
本次活动针对全校师生,内容丰富精彩,包含了有趣、复杂、专业三个难度系数,分别对应模式一、模式二和模式三,过程层层递进,引人入胜。为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现场还赠送特制的钥匙扣小礼品。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在学院老师、团总支学生会和工作室同学的指导下,活动有序开展,达到了预期效果。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精彩的活动现场吧!
活动当日,学校领导亲临活动现场,感受编程魅力。莅临现场的领导和老师有校党委书记罗德超、副书记高祖明,团委书记邓杨、团委副书记李秀云,罗素玉老师、朱潞老师,图书馆的陈芳老师、总务崔萍老师等,以及信通学院的领导和老师。
赛前,主持人为参赛的师生讲解了三组比赛的规则,展示了丰厚的奖品,吸引大家为自己、为未来而“战”。
比赛开始前,大家有序签到,并跟随工作人员来到指定地点候场。工作室同学专业讲解注意事项和参加要求,并为同学们现场指导,答疑解惑。
模式一:操控遥控器直接指挥机器车。本环节看上去难度不大,但要想绕过障碍物快速往返到终点,则需要全神贯注、眼疾手快、分秒必争的技术和谋略。
罗德超书记“尝鲜”模式一操控智能车,干脆利落的赢下了几个回合。同学们在控制智能车时,也胆大心细,在观众同学的欢呼声中,诞生一个又一个获奖者。
模式二和模式三需要在电脑上编程实现机器车的运行。不同的是,模式二编程完毕,需要实现机器车自动避开障碍物往返终点。主要考验选手们对涉及知识的现场应用和快速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种智能避障的技术也常常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例如:我们家庭常用的自动扫地机器人。因此激发了大批同学前来一探究竟。
模式三需要制作一个循迹智能车,通过编程实现循迹功能。智能车能否成功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是评判结果的重要标准,智能车没有偏移路线且用时最短者获胜。本轮比赛难度很高,全面考核选手的编程和操控实现能力、现场冷静应对能力。经过激烈角逐的获胜者受到场观众的由衷称赞和欢呼。
本次活动在广大师生的热情支持下圆满落下帷幕,相信活动的开展一定会给参与的师生留下难忘的印象:活动在不失难度和趣味性的同时,让更多师生了解和感受到编程的魅力,从而给大家种下一颗积极迎接挑战、勇于展现自我的种子。我们终将在匠心与日积月累的厚积薄发中,走向智能化世界的未来。
信息与通信学院
2022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