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艺术节 首页 >> 文化育人 >> 文体艺术节

高雅艺术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技艺展

   发布时间:2024-02-21 14:35   

11月16日下午14:00—16:30,校图书馆在一楼多功能报告厅开展“非遗进校园”技艺展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六位非遗传承人,接下来就带着大家开启“养生-养心-养性”之旅,体验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吧~

 图片1.png


李氏筋伤点穴推拿术

传承人:李寿亭

 中医,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当健康问题成为社会热点,成为困扰人们的日常问题时,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养生行列。李氏筋伤点穴推拿术,它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将传统推拿术和点穴术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诊疗医术,对于诊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等骨科筋伤疾病具有独特疗效。

                   图片2.png         图片6.png 

活动还没开始,李院长门前就先排起“长队”,除深受老师们的青睐之外,行列中也有不少“脆皮大学生”。在现场老师同学们也根据不同的症状体验了把脉、针灸、推拿,大家都一一称赞道:“这下脖子十天都不会再痛了!”

  

岭南时令甜品制作技艺

传承人:赖逸珊(第五代传承人)

 养生的第二站,来到“岭南时令甜品”区,作为“岭南地区的靓仔”,你食入秋的第一碗糖水了吗?

 岭南时令甜品,是岭南地区民众依据传统岁时节令和民间习俗,以及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时令养生理论和“药食同源”学说制作的“甜汤”和甜味点心,这种甜品已成为当地民众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味食品,其制作技艺已逾百年。2020年,岭南时令甜品制作技艺被列入深圳市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图片7.png        图片8.png

现场,食补甜品深受老师同学们的喜爱,老师带来的时令双皮奶被“一抢而空”,就连酸梅汤和甘蔗汁都来不及给同学们续上,同学们纷纷称赞道:“好喝!咸咸酸酸,但是不涩。”“没那么甜,很适合我!”“既兼顾健康又兼顾口味!”

 

陈式太极拳

传承人:铁煜荷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挑战和压力,而太极拳便是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内心平静与平衡的一项运动。

陈式太极拳是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等理论、并综合百家拳术之长所创立的。深圳市市级非遗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承人铁煜荷,年纪虽轻,但铁煜荷习练太极拳法已近二十年,其拳法形神兼备,套路优美。

                    图片13.png           图片12.png 

铁煜荷老师带着同学们打起了陈氏太极拳、二十四式、八段锦。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跟着老师一招一式的练了起来。

 

刘氏剪影

传承人:刘雅洁(第四代)

 

一把剪刀赋予一张纸生命,在“方寸之地”剪出“万千世界”。

剪影运用纸张和剪刀,融合创作者的艺术感受,采用夸张手法挖掘被创作对象的内在形象美、幽默美和含蓄美,使其成为高度概括的逆光造型。剪影演绎方寸间的百般变化.更是千年技艺的文化缩影。2018,刘氏剪影被评选为广东省省级非遗项目。

                    图片18.png        图片20.png 

同学们自己上手剪了一些作品,剪的过程中发现其实剪影并不简单,需要一定的专注和耐心才能剪出一副完美的作品。

刘雅洁老师也做了很多示范。通过对人物快速而细致的观察,抓取面部特征,短短十几秒,一个栩栩如生的侧颜作品就跃然纸上,引得现场的老师同学们直呼:“像,真像!”

 

玉雕金银错

传承人:张建忠

玉雕金银错是把玉器雕刻和金银错完美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的工艺美术形式。它改变了以往玉雕艺术单一效果,使器物的形、纹、色、质、泽、做工都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许多同学都对张老师桌上摆放的玉器感到好奇,“金线是贴上去的吗?”“这么小的凹槽是怎么凿出来的?”“做一件玉雕金银错作品需要多久?...

                    图片24.png          图片26.png

张建忠老师现场用通俗的语言对提问进行了解答。从绘图到开槽,从嵌金到打磨抛光,每个过程都需要极致的耐心、细心与恒心。因此每件作品,都蕴含匠人们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古琴制作技艺

传承人:王志强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有着其独特的音乐魅力,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琴制作是对古琴进行精工细作的一种手工艺技术。如今在深圳,古琴制作技艺还成为了深圳市南山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场,王志强老师手把手教同学们弹唱《沧海一声笑》,在老师的耐心指引下,每个同学从不熟悉到渐渐熟练,对琴弦的把控也从陌生到适应。古琴温婉、雅致的音质,丰富的音色,为校图书馆的书香气增加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图片30.png           图片29.png


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长久的存在,并渗透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就在于它并不囿于一种观念或一种关怀,而是根据时代的发展与现实的需要,不断地去超越和扬弃之前的诸种观念,对人类著干直古关怀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

《传承 创新 推进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馆内索书号:G122/35

“非遗”是一颗特殊的种子,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民族记忆、文化传承。将“非遗”引入烟火生活,就是在新时代的土壤中播下这颗古老的种子,相信它一定会在这片土壤里再次繁盛。虽然非遗技艺展已经结束啦,但图书馆的大门常开~同学们仍然可以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了解更多非遗传统文化。

图片3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