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SSTi-SZGD团队项目获奖感言

陈红(队长):生物学院首届“精英计划”留校学生,大眼睛圆圆脸的小姐姐,以精湛的口才和缜密的头脑令人称道,知性感性且有韧有劲。这一年来,每日安排实验分工,实验结果的收集和各类重大事情的安排并与指导老师对接。天没亮独自前往办公室整理资料安排实验计划等工作的是她,每次会议上能直观客观地说出核心问题并队员改进的是她,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给予队员提升能力的也是她。国际学术性比赛,少不了英语交流,每天无论身在何处,都能见到她戴着耳机,口中念念有词地背着英语,其投入程度之猛,使人害怕她会“走火入魔”。从一开始不太标准的发音甚至卡顿的表达,到波士顿展示时与各种肤色人群交流时的镇定自若,离不开每天4点的清晨和11点30的夜晚,她的一句名言是:“你见过4点钟的深圳技师学院的美景吗?”美国决赛结束后,她也从未停止步伐,听取各类名校项目的展演并进行交流总结,为下一届iGEM奠定思路。这,就是一个优秀的队长应有的模样。


理科小授黄锦泉,是2017 iGEM团队唯一的高起男性,而且是实习生,对一个实习生选择留校做项目,很多同学留下质疑的眼光转身去企业实习。然而,他说:“我从未质疑过我的选择,因为选择没有对错之分,我只不过要奋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坚持把每件事情做好,让自己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我知道在前行的路,我不是一个人,我还有一整个团队,哪怕是最没希望的事情,有这样一群小伙伴们一起,到最后我们总能创造希望。“在队员们眼中,他沉着冷静,大脑活跃且清晰,总能让不同场面活跃起来,在会议上尊重每个人意见,且自身能快速反应出最佳计划或解决方案,“简单粗暴”却“实际有效“。回忆起他最“巅峰” 的时刻,可能是在天工楼2楼连续2天不睡觉,熬夜做商业计划的几天。路过办公室经常看到的是他挺着腰板对着电脑编辑着冗长复杂的Project,电脑旁摆放着一杯杯喝完的咖啡罐。跟他一起做实验,更多的时候不是去重复步骤,是在学习每个步骤的意义,这样下来实验不再只是重复而是新内容的开启。这,就是一个有责任的男性应有的模样。


13生物班的吴晓琳,一个可爱的小少女,负责安排一次次重要的社会实践和英语学习,时间地点人物目的等应有尽有,详细得当。在她看来,这个比赛除了学科技术的难度外,另一大障碍就是语言,由于比赛全程需要用英语进行表达阐述,所以从备赛一开始就是用英语。她成立英语学习小组,督促队员每周啃下来一篇英语论文,每天掌握100个专业英语单词等等,每天都能在群上收到她打卡的提示,一张张英语单词学习卡张贴在备赛室各个角落,大家一起朝着好的方向努力进行着。除此之外她还负责一部分的实验任务,能听到她在备赛室轻灵的歌唱声。后来因为毕业实习原因,不能一直在学校完成备赛,但一周内总会来回一趟跟队员开会,跟踪项目走向。


爱唱歌的小女生刘彧,主要负责技术方面实验计划和验证及presentation主讲,“mhei基因验证的怎么样?”“酶活计算好了吗?”“HPLC的峰如何?”实验室传来的自问自答声。作为技术大咖,每天顶着半睁开的眼穿上几天没洗的实训服,机械式地戴上手套口罩,左手拿着灭菌筐,右手挽着冰盒。一天又在各种试剂味儿熏陶下开始重复验证。可怕的不是重复,可怕的是一天时间重复后的一无所获。绞尽脑汁各种网上搜索从第一步开始找问题所在,几十分钟过去了,总算查出了个“人模鬼样”。这才放下手上的活,晚餐加宵夜与月为伴与食堂阿姨为伙。她说:“最要我命的室10月份。收尾工作临近,家人询问国庆中秋何时回家,我装作大人模样说备赛临终,没有时间回去。依旧做实验到凌晨2点。”此外,作为最后美国展示的主讲人之一,5天的时间连续三天重复排练演讲流程或更改演讲内容。激励她一直坚持下去是一个信念:practice makes perfect。

生物学院的学生会主席许灿钰,主要负责实验操作,社会实践及作为最后汇报的主讲之一。一个爱笑爱跑的风头无两的主持人突然变成了实验狗,最壮观的记录是她一天跑5次电泳、用掉一盒PCR管的惨状!为了iGEM备赛,她退出所有其他的社团,放弃了学生会主席和班长的职务,用她的话说就是,其他的职位都有人可以接替她,但是iGEM团队就这么多人,每个人都有沉重的任务。既然选择了,就要取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她说为下一届的队员们提供三点建议:1)学习。作为技校生,无论是在技能上还是英语讲演上都要更进一步的学习,正视与别人的差距,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努力学习新技能,向优秀的人看齐; 2) 坚持。每一次意外都是一个收获,不要想着成败,只需坦然面对,并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它。3)享受。享受你和队员之间为同一个项目奋斗的熬夜与早起,争辩与洽谈。享受在实验当中的每一次成功与失败,这将是人生中一笔不可多得财富。


林晓佩,个子小小但能量爆棚的女生。主要负责技术方面实验计划和验证及后期推文等线上工作,备赛室常听见她那句“再不成功就自杀!”的惊悚语。被实验虐的开始怀疑人生的人类。每次队员们都会鼓励着“颜值不够,技术来凑,你可以的。”一剂强效毒鸡汤的灌溉,咬咬牙重头开始做实验。她说:“当你看到转化的平板未长菌时,当你跑完胶没结果;当你看到PCR出现了目的条带,当你检测到酶活性。这个过程,你或许会体验到失落,惆怅,自我怀疑,同时也会感受到惊喜,激动,并学会听从自己的内心,沉静地找到应对的方法。”除此之外,跟项目设计有关的队服,队旗,展示板,海报,和公众号推文,都出自她的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全能队员。


伟大的实验管理员丘程,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备赛室随叫随到脾气超好的小弟弟。做起实验也毫不马虎,甚至因为实验的需要独自在办公室打地铺过夜只为每小时监测实验数据。从一开始对英文一窍不通,到现在可以随时查看英文实验文献,这其中的付出,可想而知。他说:“每天早上一起来泡在实验室里面,需要按照所有计划将实验完成,所以脑子里面全是实验的内容。计划出来后一般从早上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把实验做完,但是突发状况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像是几个实验争着一台离心机、PCR仪和超净台,或者突然试剂用完了实验做不下去,还有实验错误重新做一遍,正在做的实验突然改变方案了等等。不过这些都不是最扎心的,扎心的是实验做不出来,每天起床本来高高兴兴的,到了晚上的时候心里总是策马奔腾久久不能平复。只能从各个地方找解决的方法,有时候方法对了可以省去很多的时间,所以说阅读还是很重要的。


刘良莉,脑洞最大,思想尖锐的技术验证负责人之一,与她商量实验计划总会有不同大小的启发,是对不错总能在愉悦的谈论中讨论出来。她会说:从竞选前的一个月开始,让我担忧着学不进的分子生物学是否能通过入选?担忧着一个月头脑风暴的项目,什么时候是个头?担忧着长不出的菌落、提不出的质粒、跑不出的电泳、转不进的DNA、以及少得可怜的总蛋白和菌落PCR多少次的无成果,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做不完了?烦躁着仓促地制做大运留学基金会的申请视频、烦躁着创客创业比赛PPT随时随地都能被指出的更改。她在烦躁和仓促中坚强的存活下来,并且开出最美的花朵。她说:”iGEM比赛,未必是你想象中的好玩和无毒害,但只要坚持下去,你就可以发现和拥有属于自己独创的快乐。”


代码高手阳宇航,瘦的让人担心会被风吹跑。在项目最后冲刺阶段,尝试过一个星期日夜颠倒的打代码,编网站,以办公室为家,以零食饮料为能量供应。为了达到我们的要求,一遍遍的推翻重做。在熬了几个通宵后,还能在下一天一早去参加成考考试,真不知他瘦瘦的身躯里能够蕴含那么多能量。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愿意分享的人,他说:“我愿意分享东西,不喜欢把学到的留在我这里,我会的都可以教出去。”他以一个非生物系成员,从一开始对项目一无所知,到现在能够对着观众侃侃而谈项目细节,这,就是一个技师应有的模样。


设计学院的吴轩尉,15级的小弟,原本学工业设计,为了帮团队设计出最美风格的网站和最符合实际应用的产品,自学平面设计,默默琢磨着一步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他不爱说话,却随叫随到,从不抱怨。他想跟下一届队员分享的是:不懂不要怕,我们可以认真学习,欢迎对iGEM项目感兴趣的同学,放下担心加入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详情链接:

http://2017.igem.org/Team:SSTi-SZGD/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