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用生物学院教师科研团队传来喜讯,在前期合作研究基础上,周理华、何曼文、官昭瑛、冯丽雄等几位教师联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龚萍研究员、广西大学曾若生教授等人在分子探针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联合开发的自组装谷胱甘肽激活的雷公藤甲素无载体纳米药物(CyssTPN),用于实时监测及改善肿瘤治疗,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化学领域顶级刊物《Mater. Chem. Front》(JCR一区,影响因子为6.788)。
全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1/qm/d1qm00400j#!divAbstract
( CyssTP的化学结构及其自组装形成谷胱甘肽响应的纳米药物CyssTPN用于肿瘤治疗的示意图)
这是继前期内质网靶向罗丹明铱配合物光敏剂的开发之后,应用生物学院科研团队在分子探针研究领域又一重要科研突破。
2020年10月,周理华老师等人联合南方科技大学黄文忠教授课题组合作开发了一种内质网靶向罗丹明铱配合物光敏剂,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顶级刊物《Chemical Science》(JCR一区,影响因子为9.346)。
论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sc/d0sc04751a#!divAbstract
(前期工作基础:线粒体靶向Ir-Rho配合物及通过配体调控获得的内质网靶向和高效单线态氧生成能力Ir-Rho-G2配合物)
两个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纳米医药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科技计划,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深圳技师学院科研重点项目的特别支持,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纳入高职序列后的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在学校领导及科研发展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应用生物学院积极搭建科研平台,成立生物技术实验室,组建教师科研团队,联合国内外行业知名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建立共赢机制。应用生物学院教师团队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利用节假日,晚间加班的时间投身科研活动,参与申报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深圳科研课题项目,取得良好成效。
(应用生物学院教师团队正在开展科研项目【左起:何曼文老师,周理华老师,冯丽雄老师,官昭瑛老师】)
展望未来,应用生物学院将紧随粤港澳大湾区与深圳市 “十大行动计划”相关基础研究机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布局,积极参与生物医药专业领域科学研究,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技术攻关、研发助理技术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应用生物学院教师团队【左起:冯丽雄老师,周理华老师,何曼文老师,官昭瑛老师】)